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学院新闻

弘扬百农精神凝聚奋进力量——我校《百农精神》课程举办校友访谈专场

2025年05月21日 18:46  点击:[]

 

 

    5月20日上午,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《百农精神》第五讲在办公楼206举行。本次课程以“校友共话百农精神的传承”为主题,特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宏轩研究员、辉县市发改委干部王全新、新乡市第二十中学王晖老师三位优秀校友与100余名研究生面对面交流。课程主讲人、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主持活动。

 

一、精神传承:跨代校友的百农故事

 

何宏轩以“科学研究中的精神力量”为切入点,强调“科学至上、生命至上、国家至上”的科研价值观。他结合畜牧兽医专业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,指出科研创新的本质是“回应国家需求”,并寄语研究生:“精神传承需要一群有志气的人,科研突破始于对专业的深耕与对未知的敬畏。”其“一生最骄傲于国家需要时的贡献”的感言,体现科学家的家国情怀,引发全场共鸣。

王全新以“守得住、吃得苦,大事能干、小事愿干”为座右铭,回顾了从求学到基层工作的历程。在校期间,他牵头成立果树兴趣小组,扎根试验田实践;工作后,从扎根乡村从教、驻回龙村工作并帮助其打通“出山之路”到关山的“开发打造”,始终以“艰苦奋斗、敬业奉献”为行动指南。他特别提到,2025年学校发布的“百农精神”核心表述,是对母校86年校史的凝炼,更是校友们的“做人标杆”。他发起建设的“百农小院”,已成为校友精神传承的驿站。

王晖作为“90后”青年校友代表,讲述了大学期间跟随茹振钢、陈士林教授开展育种科研的难忘经历:“烈日下玉米田里衣服湿了又干,实验室里重复烤种上千次,这些磨练让我真正读懂了百农精神。”如今她将这种精神融入中学教育教学,依托与母校一墙之隔的地理优势,开发《少年农科院里的秘密》校本课程,带领学生走进大学试验田,在科学教育、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培养新时代“麦田守望者”。

二、精神共鸣:跨越代际的价值传承

在互动环节,园艺园林学院李佳欣、教育科学学院郝明磊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昭柯等研究生代表,围绕“百农精神的时代内涵”“青年学子的践行路径”等问题与校友互动。三位校友一致认为,正是“扎根大地、艰苦奋斗”的精神内核,支撑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就。

随后,课程负责人刘秋云带领全场师生庄严宣誓:“我是百农人,我骄傲;我是科院人,我骄傲!”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会场,将这场跨越代际的精神对话推向高潮。

最后,主持人总结指出:从延安自然科学院到百泉校区,再到今天,百农精神始终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火炬。希望同学们以校友为榜样,既要做精神传承者,更要做时代践行者。

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校友与学子的对话平台,更以鲜活案例让百农精神可感可悟,激励青年学子在科研报国、基层服务、教育创新中践行使命,为乡村振兴与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。

 

(图片/李金璐 初审/刘秋云 复审/高佳 终审/李小丽)

关闭

  联系地址: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     邮政编码:453003

Copyright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.  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电话:0373-3693612

大美教科